
案例背景:
新學期開始了,從未經(jīng)歷過集體生活的新入園幼兒,哭鬧是最常見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幼兒面對陌生環(huán)境和陌生人所產(chǎn)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懼心理所造成的。多數(shù)幼兒在剛?cè)雸@時表現(xiàn)出依戀親人;有的一路掙扎哭鬧……面對新入園孩子的哭鬧,幼兒教師該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較短的時間里讓幼兒盡快克服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這里,筆者主要抓住入園第一天的案例描述,來作為分析幼兒入園焦慮作為研究的切入點:
案例描述及分析:
9月3日,開學第一天。為了迎接孩子的到來,我們早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有趣的動畫碟片,好吃的小糖果,小汽車、奧特曼,娃娃等幼兒喜歡的玩具,還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貼有他們名字的小胸卡,小獎品貼紙……
案例一
樂樂小朋友早上第一個來到幼兒園 ,他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哭得很大聲, “你來得真早呀!寶寶叫什么名字?”他不回答,把頭藏在媽媽的衣領里,媽媽說:樂樂在云霄長大,一口云霄話,普通話聽不太懂。我拿一個毛絨絨的小雞木偶逗他,沒想到他卻哭得更厲害了。
分析與對策:
事后我了解,原來樂樂最害怕的就是毛絨絨的東西,加上語言的障礙,一定讓他對幼兒園產(chǎn)生更恐懼的感覺,我后悔開學前對幼兒全方位的了解做得很不夠,俗話說:知此知彼,百戰(zhàn)不殆。作為教師,如果能對幼兒的愛好和習性做到心中有數(shù),入園前家訪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投幼兒所好,與之更好的交流,消除他的心理障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二
佳新一來就眼淚汪汪的,他卻壓抑著不讓自已哭出聲,一邊自已對自已說“佳新不哭,佳新不哭!”誰與他說話都不理。
鑫鑫哭著緊緊地抱著自己的書包不撒手,稍有閃失就大哭書包不見了!
分析與對策:
這類孩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來園后小聲或默默流淚,不說話,拒絕與大家玩,屬于比較抑郁的性格,他們往往會尋找自己的依戀物,或從家里帶來的物品。我允許他們與自己喜歡的東西呆在一起,并像媽媽一樣,將他的依戀從陪伴物轉(zhuǎn)移到老師身邊,給他講故事、一起玩玩具、游戲,并請開朗的孩子與他一起玩,體驗朋友多快樂多等。
案例三:
梓玲小朋友一來便哭著不讓媽媽在幼兒園停留一分鐘,她哭著說”媽媽快去上班,快去上班!”然后一屁股坐在痰盂上,不肯起來,神情焦慮地對我反復念叨:“你去叫我媽媽!快點來接我! ”重復不停。
文龍小朋友一來便粘著老師,我走到哪就跟到哪,稍一離開看不到老師就嚎啕大哭.
分析與對策:
這類孩子對新的環(huán)境有不安全感,對某位老師特別的依戀,拒絕一切活動,牽著老師的手形影不離,進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一離開就煩燥不安。對這類孩子,我主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喂她吃、陪她玩。以她喜歡的食品、星星(貼紙)等吸引、鼓勵她,使他從手拉手到坐在老師身邊到眼睛看著老師;睡覺從陪伴著拍到陪伴著不拍逐漸過渡到不拍不陪;進餐從老師喂到自己嘗試動手吃。逐漸擴大依戀范圍:從依戀一位老師,到依戀三位老師,到依戀幼兒園的同伴玩具等。 鼓勵她參加集體游戲,在游戲中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案例四
睜睜著大眼睛,對新環(huán)境沒有什么反映,不開心也不哭.過了一會,她也開始用她特有的高八度音大哭起來。
翔翔小朋友一來就暴跳如雷地大哭,任憑你說什么他也不聽,就是一味地哭.還躺在地上不起來。
分析與對策:
這種哭鬧型孩子在新生中占多數(shù),在與家人分離時,第一反應表現(xiàn)為抱著家人大聲哭鬧,不肯松手,當老師接過來抱時,有的拒絕掙扎,甚至嘔吐,有的依從但仍哭鬧。 對這類孩子我采取讓他發(fā)泄的方法,暫時將他冷處理,等他稍平靜后給他拍拍抱抱,給予肌膚親近。以新穎的玩具和喜歡的食品、有趣的動畫片或故事吸引他,或離開教室,帶他戶外游戲,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放學時及時與家長溝通,對他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實物表揚鼓勵。
案例五
思思一來就與眾不同,灑脫地與家長說再見,一點也無視別人的哭聲,我行我素地開始玩玩具,一會就看見他與人搶玩具,打人,在教室里瘋跑。
分析與對策:
思思是個倔強的孩子,獨立性很強,語言發(fā)展比較好,有一點“叛逆”,全家人對他寵愛有加,養(yǎng)成了他的獨占心理。第一天來園,對幼兒園有新鮮感,喜歡玩積木玩具,不時搶同伴手中的玩具。稍不如意就邊哭邊跳或趴在地上哭,有時還出手打人。這樣的孩子雖然來幼兒園不哭,但由于他有攻擊性行為,會讓別的幼兒產(chǎn)生懼怕來幼兒園的心理。我與家長多次溝通,分析孩子的情況,以引起重視,共同配合教育。給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議。同時也理解孩子的錯誤,給孩子一個適應轉(zhuǎn)變的過程。日?;顒又卸嘁环菪姆旁谒砩?,預防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案例六
晨間接待結束了,十幾個新生陸續(xù)來到了班上。9:00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群走了。教室里像開了花一樣的,哭聲此起彼伏,我們?nèi)齻€老師,左一個右一個地抱著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孩子,“我要媽媽!我要回家!”“好的,好的。老師帶你去找媽媽?!薄袄蠋熡檬謾C給媽媽打電話,好不好?”賴老師帶著幾個哭得厲害的孩子出去轉(zhuǎn)轉(zhuǎn)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許多,三三兩兩的玩起來。有的臉上還掛著未干的淚水。我們兩個老師也散落地上的玩具收拾好,安撫孩子的情緒。
分析與對策:
觀察表明,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續(xù)時間長短上,也反映在焦慮情緒表達的方式上。其次還與幼兒個人的氣質(zhì)有關,暴躁型的孩子,一般脾氣急躁,但他們比較爽快、干脆,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較強,鬧過之后很快能平靜下來。我們采用冷處理的方法,他急的時候,老師千萬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邊,拿幾樣玩具給他,待他平靜下來之后則用親切的語言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他,鼓勵他。
1、波動型的孩子
一般較情緒化,容易被新的環(huán)境所吸引,但時間太長又想回家了。重要的是讓其有事干,不停地給他新的刺激,讓他參加不同的游戲活動,以保持他對新的環(huán)境的好奇心、新鮮感。有的孩子要哄,有的孩子要騙,而有的孩子適當?shù)臅r候還要來一點硬的。
2、戀親型的孩子
獨立性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長輩過分的寵愛,他們極不愿意離開朝夕相處的親人。原因之一是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不能獨立地過集體生活。
3、憂郁型的孩子
一般比較懂事,自控力強,感情也不那么外露,他們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會大哭大鬧,但也難得看到他們開心。對于這些孩子,老師對他們要多一些關愛,讓他們覺得老師像媽媽,幼兒園像自己的家,這樣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幼兒的分離焦慮。
總之,在教育工作開展之前,要對每一個幼兒要“聽其言,觀其行”,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從而選擇適當?shù)慕逃椒ā?
案例七
集體游戲
“這是誰呀?”我們?nèi)齻€老師頭帶小動物的面具,和小朋友一起做起了互動游戲,孩子們都很感興趣。
“小鴨怎么叫?嘎嘎嘎”?!芭?,小貓來了,小老鼠趕快躲起來了。孩子臉上掛著淚花,但都被老師的動作和語言所吸引,開始玩了起來。
分析與對策: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最獨特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心理學家把游戲稱為幼兒的“主導活動”。它與機能的快感相聯(lián)系,可緩解緊張狀態(tài),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快樂,使之忘記自己處于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幼兒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游戲中,玩具可以增加幼兒交往的頻率,如誘發(fā)幼兒之間目光對視、身體接近、手指接觸以及隨之而來的言語交流等等。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在同齡伙伴中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以消除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
案例八
午餐
吃飯時間,混亂的時間,所有的孩子都哭了,老師是左右奔忙,一個個的安撫孩子的情緒,一部分孩子自己開始主動吃飯了。幾個哭的很厲害的,小碗排成排,一個個的喂。吃飯結束后,桌上地上狼籍一片。
午睡
吃過午飯到寢室時,幼兒又開始大哭起來,偷著抹眼淚的,要往教室外面跑的,號啕大哭的,坐在床上發(fā)呆的……生活老師根本忙不過來,我們倆個老師都陪著值午班。我有的抱著拍拍背摸摸頭,有的給他一個親吻?!昂玫?,我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就要來接寶寶了?!薄皨寢屖裁磿r候來呀?”“睡醒覺,媽媽就來了?!薄粋€小時過去了,有的已經(jīng)睡著,還有的孩子不肯睡覺。有的孩子醒來了,又繼續(xù)哭,只好抱在手上睡。
分析與對策:
這個年齡的孩子給他適當?shù)男睦頁嵛渴潜匾?,特別是生活活動方面,教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悉心照料,讓幼兒對教師產(chǎn)生依戀,進而獲得安全感。幼兒有強烈的肌膚刺激的需要,教師應使幼兒感受到母親般的愛撫,以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從而促進親密的師幼關系的形成。教師的關心和體貼能使幼兒把教師作為陌生環(huán)境中的保護者,緩解入園分離焦慮,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
案例九
發(fā)獎品
“今天誰來幼兒園誰玩得很開心呀?我們來把小星星貼紙貼在他的小額頭上,小星星最喜歡和笑娃娃做朋友了。今天誰是不哭的笑娃娃?燕玟今天吃飯很棒的,小星星要和她做朋友。昊瓏今天在幼兒園交了好朋友還很有禮貌,也發(fā)給你小星星”……每個孩子都得到了一顆小星星,開心的笑了?!坝變簣@里好玩嗎?明天還來幼兒園嗎?”“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里朋友多……”
分析與對策:
常言道:“榜樣是最好的老師”。對那些哭鬧不休的孩子,我們堅持正面引導。一個班級中總有幾個上幼兒園不會哭鬧的,就可以視他們?yōu)榘駱樱娼逃摁[的孩子要向他們學習,有些幼兒為了得到老師的夸獎,也會停止哭泣,千萬不能呵斥、恫嚇、鄙視他們,而應循循善誘、循序漸進,逐步消除分離焦慮的情緒,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新的生活。獎勵小星星貼紙這種方式,也非常適合這個年齡孩子的心理特點,能激發(fā)他們的榮譽感,讓孩子喜歡幼兒園,引起幼兒快樂來園的欲望,逐漸接受并喜歡集體生活。還有運用文學作品和文藝的形式陶冶心情,也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文學藝術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是幼兒所喜愛的活動形式,在藝術作品的欣賞和文藝表演的過程中,會使幼兒從中得到啟發(fā)和陶冶。
案例十
離園
“媽媽”、“我的奶奶”,看到一天不見的爸爸媽媽,寶寶們又委屈的哭起來了?!巴郏瑢殞毑豢蘖?,我們回家噢?!薄皨寢?,你看我的小星星,是老師給我的。”“陳老師再見?!薄叭~老師再見”“歡迎你們明天再來幼兒園!”
案例小結:
“萬事開頭難?!泵恳晃粡募彝プ呦蛴變簣@的孩子都必然經(jīng)歷這樣一個心理斷乳期,也是考驗一個教育工作者愛心與耐心的時期。在探索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實踐中,我深深感悟到:教師的愛與教育智慧是一把引領孩子走進幼兒園大門的金鑰匙,它可以開啟孩子心靈,使孩子認同老師,認同同伴,認同集體,從而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