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案例背景
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在《幼兒教育詞典》中指出:“保護牙齒,要糾正吮手指,咬指甲等不良現(xiàn)象?!蔽笔种甘侨祟愖畛醯倪M食方式,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對于一個嬰兒來說,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的行為,這種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但對于一個幼兒來說,長期頻繁的吸吮手指,就應該屬于一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了。所以,在糾正吮手指這一不良習慣的教育過程中,我能注意與家長密切配合,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衛(wèi)生習慣。讓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
二、案例描述
〈一〉“老師,晴晴睡覺又吃手了?!?
當小朋友午睡起床時,就聽到小朋友告狀聲:“老師,晴晴睡覺又吃手了?!边@時候,晴晴她會用無辜的眼神看看我,仿佛在說:“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里?!痹谶@樣的情況下,我只能是提醒她說:“晴晴,你自己要注意呀,你已經長大了,不能總是吃手的。手指都被你吃壞了,也很不衛(wèi)生?!鼻缜缏牭胶笠部偸屈c點頭,表示一定要改正。
〈二〉那是什么聲音呢?
上課了,我在給孩子們講安徒生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孩子們都被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所感動,安安靜靜地在傾聽著,突然,有一種“嘖、嘖、嘖”的吸吮聲,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轉頭朝發(fā)出聲音的地方望去。“哦!”原來是晴晴又在不知不覺地吃手呢!晴晴看到同伴們都看她,意識到自己又吃手了,不好意思地又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仿佛又說:“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又跑到我的嘴里。”這時候,我輕輕地批評她,提醒她說:“晴晴,上課不能吃手,你看看,你吃手發(fā)出的聲音影響到大家聽故事,你要注意改正呀?!鼻缜邕€是點點頭說:“是”。說著,她把手放下來和大家一起又安安靜靜地傾聽故事了。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晴晴小朋友是學前班的孩子,今年六歲半,是一個聰明愛學的漂亮的女孩子??谡Z表達能力非常好,愛聽愛說故事,老師、小朋友都很喜歡她。但她有個不好的習慣——愛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課、游戲時,都會發(fā)現(xiàn)晴晴將食指放入嘴里吸吮,如果看見她在吃手,我提醒她,她就把手指拿出來,但一會兒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所以她的手指已被吮得發(fā)白、脫皮,食指的外側因為長期頻繁地吸吮,還長出一個紅紅的硬硬的大疙瘩。椐了解,其原因是晴晴在斷奶時就有吃手的習慣,父母開始不太在意,沒想到卻使她養(yǎng)成了這種不好習慣,并且一直沒能將這個不良習慣改掉。當他們認識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時,又以孩子年齡小,不忍心用強制的手段,制止她,結果就錯過可糾正不良習慣的黃金時期。晴晴的父母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她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晴晴吃手的習慣,一直是他們頭痛的問題。曾試過多種方法,但效果不大。
從以上兩則活動中,讓我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指導不夠,只是用常常提醒的教育方式,我應該想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幫助晴晴改掉吃手這一不良習慣。
四、案例反思
〈一〉改變常常提醒的教育方法,變強化缺點為強化優(yōu)點,進一步糾正幼兒吃手的不良習慣。
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每當我發(fā)現(xiàn)孩子吃手時,都是提醒她不要把手放到嘴里,可是事與愿違,你越是不要她吃手,她卻越是吃得更厲害。好象是故意跟我對著干似的,有時候還真的讓我不知所措,因此,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在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指導教育方面確實存在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我始終都只是不停地提醒晴晴不要吃手,而這種提醒方法的效果,只能是對她吃手的不良行為的不斷強化。因此,我的教育指導方法,非但不能糾正她吃手的壞習慣,反而會使她更加忘不掉吃手這件事。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及時地改變了教育方法,變強化缺點為強化優(yōu)點。即在晴晴不吃手時(哪怕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我就會馬上對小朋友說:“小朋友,我發(fā)現(xiàn)晴晴的長大了,她現(xiàn)在不吃手了。你們看是不是?”小朋友看見了回答說:“是呀,她現(xiàn)在不吃手了。”晴晴得到了老師和小朋友的表揚。高興地笑著,同時,有意識地把她那剛剛抬起想要放進嘴里的手指拿下來,就這樣在我的一次次地強化優(yōu)點的教育過程中,晴晴吃手的次數(shù)變得越來越少了。
〈二〉從心理上下手,讓幼兒認識了解吸吮手指的壞處,建立改掉吃手習慣的信心。
吸吮是經常反復吸吮口唇、手指、腳趾、被子等行為,長時間吸吮手指和腳趾,會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腳趾變大、變粗、影響美觀和精細動作的發(fā)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蟲感染,還會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而晴晴吸吮手指的行為是經過長期時間積累而成的,在糾正她吃手習慣的教育中,如果用強制的方法,會使晴晴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采取了引導、鼓勵的教育方法,使她認識到吸吮手指的壞處,建立起改掉吃手習慣的信心。于是我通過故事活動《寶寶的手指》讓晴請知道吃手會產生的后果,從而讓她下決心改掉自己吃手的壞毛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加強監(jiān)督晴晴,轉移其注意力控制吸吮手指的念頭,培養(yǎng)良好習慣。
〈三〉支持、鼓勵她改掉吃手的不良習慣
因為大家都很喜歡晴晴,也知道她有吃手的不良習慣,因此有時難免會遭到小朋友的譏笑,如:“有一次在做游戲‘螃蟹走路’。晴晴想和小研雨一起做這個游戲,但是小研雨拒絕了她,還說:“我不跟你拉手,因為你吃手。”晴晴聽了很難過。我看到了,及時安慰她:“其實每個人都有不良的習慣,只要我們改了,別人還會喜歡你的。
小朋友都很喜歡晴晴,但是他們不喜歡吃手的孩子,只要你改了吃手的壞毛病,小朋友還會和你一起玩的?!笔潞螅疫€發(fā)動全班幼兒一起鼓勵、幫助晴晴改正吃手的壞習慣。
〈四〉家園一致,共同探索教育方法,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工作順利開展,還有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與理解。家園配合會是教育孩子最好渠道。如果晴晴在園不吃手,而在家吃手的話,那么她永遠無法形成不吃手的良好行為習慣。為此,我積極的與她父母密切的聯(lián)系,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與配合,積極參加我們的教育方法,逐步建立科學的育兒觀。另外,在進行家園工作中,我還注意到工作的方法,如:首先向家長匯報孩子的進步,同時向家長提出配合的要求,這樣家長就會很樂意支持我的工作。經過一次次老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及這樣不斷地進行教育、培養(yǎng),使晴晴漸漸地改掉吃手的壞習慣,。終于在一天早上,晴晴和媽媽一起來到幼兒園,她一見到我就高興地說:“老師,我現(xiàn)在在家也不吃手了。”看到晴晴一天天在進步,看到家長眼里也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心理也感到無限欣慰。
〈五〉深入領會新《綱要》內涵的精神,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在新《綱要》的精神指導下,使我對以后的教育工作樹立了一個更明確的方向,我要將《綱要》精神認真貫徹于工作中,并在實際工作中注意以孩子為本,以孩子的發(fā)展需要為本。注意根據(jù)幼兒的個別差異而給予及時的指導,繼續(xù)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做一名新型的孩子們喜歡的幼兒教師,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大的發(fā)展,而進一步打好“終身教育”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