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是人體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一旦缺鐵會對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很大影響。資料顯示,在全世界各國一般人群中,缺鐵的發(fā)生率很高,大約占總人口的10%-20%,營養(yǎng)專家指出,出生6個月以后的寶寶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病率會明顯增高。究其原因,大多與媽媽未能及時按月齡為寶寶添加輔食有關。因此,媽媽要注意采取科學喂養(yǎng)方法,以防寶寶體內(nèi)缺鐵。
一、人體中的鐵究竟是什么?
人體中的鐵不但是組成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也是構成各種肌紅蛋白(存在于肌細胞的肌漿中)以及各種含血紅素的化合物(如細胞色素、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的重要成分,這些化合物能促進細胞內(nèi)的氧化過程。體內(nèi)的總共有4-5克,其中,65%左右的鐵存在于血紅蛋白中,其余大部分貯存于肝、脾、骨髓、淋巴等組織中,是人體許多正常生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當人體缺鐵時會影響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形成,從而使血液中的紅細胞數(shù)量或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影響載氧量,引起整個肌體的生理紊亂,這就是缺鐵性貧血。
二、寶寶為什么容易缺鐵?
1、胎兒期體內(nèi)鐵的儲備量不足
胎兒期體內(nèi)的鐵從媽媽體內(nèi)攝取,每天要攝取3-4毫克的鐵。如果媽媽在孕期鐵質的攝入量不足,胎兒就不能把足夠的鐵儲存在體內(nèi),造成胎兒體內(nèi)鐵儲存量不足,寶寶出生后易患缺鐵性貧血。
2、出生后鐵的攝入量不足
寶寶出生后,人體內(nèi)的鐵主要來源于食物,母乳和牛乳中鐵的含量均較低,每100毫升母乳含鐵1毫克,每100毫升牛奶僅含鐵0.1~0.5毫克,寶寶6個月后,如果寶寶的進食量少,有偏食或挑食的不良習慣,則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3、媽媽未及時添加輔食
寶寶從母體得到的鐵,在出生3-4個月后就用完了,而母乳中的鐵含量低,遠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的需要,如果寶寶出生4個月后,僅靠母乳喂養(yǎng)或喂牛奶,不能滿足寶寶鐵的攝入量,容易造成寶寶缺鐵性貧血,因此,寶寶出生4個月后,媽媽要給寶寶及時添加輔食。
提示:由于牛奶在腸道的吸收比母乳低,所以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更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4、寶寶喂養(yǎng)不科學抑制鐵的吸收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高磷低鈣膳食能抑制鐵的吸收。如果媽媽在食物制作過程中沒有掌握科學的烹飪方法和科學的飲食方法,則容易使寶寶患上缺鐵性貧血。
5、寶寶生病造成鐵丟失或消耗過多
有很多情況會引起寶寶缺鐵,如牛奶過敏可發(fā)生慢性失血導致鐵不足;慢性腹瀉等胃腸道疾病影響鐵吸收;反復感染會使鐵消耗增多。
三、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鐵?
寶寶缺鐵往往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發(fā)病多在6-36個月寶寶,大多起病緩慢,不為媽媽所注意,到就診時多已為中度貧血。因此,掌握鐵缺乏的臨床表現(xiàn)有助于媽媽及早發(fā)現(xiàn)寶寶的缺鐵癥狀。
1、一般表現(xiàn)
皮膚黏膜進行性蒼白,口唇、口腔黏膜、眼瞼、甲床、手掌最為明顯,同時伴有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不愛活動,對周圍環(huán)境反應差。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此時可自述疲乏無力。
2、造血器官的表現(xiàn)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應,肝、脾和淋巴結經(jīng)常輕度腫大。年齡越小,貧血越理,病程越久,則肝脾腫大越明顯,但腫大很少越過中度。
3、新陳代謝的表現(xiàn)
出現(xiàn)食欲減退,食欲不振、體重增長減慢、舌乳頭萎縮、胃酸分泌減低及小腸粘膜功能紊亂。異嗜癥多見于成人,在小兒較少見。
4、免疫功能降低
易患各種感染。T淋巴細胞功能減弱及粒細胞殺菌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后,心臟負擔加重,可誘發(fā)心力衰竭。
5、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
由于缺氧,可有代償性呼吸、心率加快,活動或哭鬧后更明顯,嚴重者可出現(xiàn)心臟雜音、心臟擴大,甚至心力衰竭。
四、如何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
寶寶發(fā)生缺鐵性貧血大多是因為喂養(yǎng)不當造成的。因此,媽媽采取科學的喂養(yǎng)方法是預防寶寶遠離缺鐵性貧血的關鍵。
1、母親在孕期注意鐵儲存
母親在孕期就要注意在體內(nèi)儲存鐵,使胎兒得到充足的鐵,以防出生后4個月內(nèi)攝取不足,因為這一時期寶貝體內(nèi)對鐵的排泄率大于成人3倍,很容易造成體內(nèi)虧空。
2、出生后盡量母乳喂養(yǎng)
這是預防缺鐵性貧血的最好方法。母乳中的乳酸和維生素C含量高,有利于腸道吸收鐵,要比其他乳類的吸收率都高,且在體內(nèi)的利用率也高。但乳母要注意攝取富含鐵的食物,一旦自身缺乏,乳汁就不能為寶貝提供豐富的鐵。
3、科學添加富鐵的輔食
寶寶4-6個月時開始添加蛋黃,它是這一階段寶寶唯一可添加的富鐵食物。6個月后為寶貝提供肝泥、肉末、肉松等輔食。營養(yǎng)專家和兒科保健醫(yī)生指出,在給寶寶吃含鐵食物時,如把雞蛋、植物性食物與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湯同食,會大大增加鐵在腸道的吸收率。
4、提高鐵的吸收率
在增加含鐵食品時,不但要了解各種食品的含鐵量,更重要的是了解其吸收率的高低。肉類、魚類、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大多數(shù)屬于血紅素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吸收率達到10%~25%:而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鐵,例如菠菜中的鐵,屬于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只有1%。此外,攝入的食物中如果含有檸檬酸、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如果讓寶寶吃含鐵食物的同時,吃一些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會使鐵的吸收率提高4倍以上。
5、烹飪時使用鐵鍋鐵鏟
為寶寶做食物時,盡量使用鐵鍋鐵鏟。這種傳統(tǒng)的炊具在烹飪食物時,會有一些鐵質溶于食物中,形成可溶性鐵,易于寶寶腸道吸收。
五、哪些食物富含鐵元素
1、動物性食物中含鐵量最高的是豬肝,其次為魚、瘦豬肉、牛肉、羊肉等。
2、在植物性食物中,以大豆的含量為最高,依次為綠豆、紅豆等。新鮮蔬菜的含鐵量較高的依次是菲菜、薺菜、芹菜等。
3、果類中桃子、香蕉、核桃、紅棗含鐵量也較多。
4、其它食物中黑木耳含鐵量也相當高,海帶、紫菜、香菇等也不小。人乳與牛乳中含鐵量都很低。
六、哪些食物會抑制鐵的吸收?
1、喂母乳和米糊同餐進食。有的媽媽給寶寶喝了母乳以后,還給寶寶喂米糊,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米糊中的植酸能抑制乳類中鐵的吸收。因此,最好應將乳和米糊分餐進食。
2、進食不新鮮蔬菜,或烹調(diào)蔬菜的時間過長,蔬菜中所含維生素C大多被破壞,所含植酸或草酸,還能抑制鐵的吸收。
3、食物中的枯酸鹽、硫酸鹽、磷酸鹽、草酸鹽,茶葉或咖啡中的丹寧酸,麥麩中的食物纖維常可抑制鐵的吸收,丹寧酸對鐵的抑制率可高達41%-95%。
4、鈣、鞣酸等可與鐵結合成不被吸收的化合物,因而妨礙鐵的吸收。鈣劑與鐵劑勿同服;茶中含鞣酸多,飲濃茶妨礙鐵的吸收,曾見兒童有飲濃茶習慣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由此可見,要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媽媽既要做好合理搭配,又要有科學的烹飪方法,才能使他們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