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背景:
新學(xué)期開始,我們中班來了好幾位新小朋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是何儀。記得,他剛被爸媽從老家接過來時,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而我也聽不懂他的云南話呀。幸虧他能聽懂普通話,我們之間還可以交流。一段時間接觸下來,我才知道他是個非常頑皮的孩子。他總是不聽老師的話,集體活動時他會隨意的走來走去,甚至跑到室外面去玩,老師叫他,也不理不睬,繼續(xù)玩自己的。有時還會撒野動手打其他小朋友。當(dāng)時我想:何儀畢竟出生在云南山鄉(xiāng),到這里后一下子都不能適應(yīng),再加上他還不會說普通話,與同伴和老師缺少語言交流。但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老師和小朋友的一起努力,何儀一定會融入到我們這個集體中來的,一些壞習(xí)慣會慢慢改掉的,普通話也會學(xué)會說的。
案例描述:
場景一:上語言課,其他孩子都很安靜的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認(rèn)真的聽我講故事,當(dāng)我掃視全體小朋友時發(fā)現(xiàn)何儀又不見了。我馬上去室外找,只見他一個人在玩滑滑梯,而且玩的很開心。我想,他也許對這個故事不感興趣,所以就跑出來玩了。我很快的走到他身邊,溫和的對他說:“何儀啊,等老師給小朋友講完這個故事,我們一起到這里玩,現(xiàn)在你和老師一起進去,好嗎?”只見何儀笑了笑,就順從地滑梯上下來,我牽起他的小手進了活動室——這是何儀來幼兒園之后,我見到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第一次笑。
場景二:上手工課,我請小組長分好手工紙和剪刀,開始剪紙。突然,有一位小朋友舉手說:“老師,何儀把我的手工紙剪破了,我去拿,他還要打我?!敝灰姾蝺x已經(jīng)低下了頭,我馬上跟其他小朋友說:“你們看,他已經(jīng)知道錯了,以后不會這樣做了。”接著我又拿了一張新的手工紙給那個小朋友。然后走到何儀身邊,蹲下來輕聲問他:“何儀,你為什么要剪破別人的手工紙???”他看了看我,支支吾吾的說:“老師,我要剪很多的手工?!闭f完又開始剪了。我鼓勵他“好的?!笨梢钥闯?,何儀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是很認(rèn)真很好學(xué)。
案例分析:
因為何儀老家在云南,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爸爸媽媽就來到千里之外的余姚打工。他從小就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yǎng),直到今年六歲了才被爸媽接到這里生活。從小養(yǎng)成的散漫、不服管的行為習(xí)慣一時難以改變。他對周圍的人,甚至是自己的爸媽都是很陌生的,缺少安全感。又因為何儀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時說的都是家鄉(xiāng)話,來到余姚后,環(huán)境變了,語言不同了,接觸到的都是普通話,盡管自己能聽懂一些普通話,但在語言表達(dá)方面還是很欠缺,所以就無法跟其他小朋友做到很好的交流。
采取措施:
1.老師跟孩子好好溝通。雖然何儀平時很愛玩,不那么愛聽老師的話,雖然老師嚴(yán)厲批評他收效不大,但他內(nèi)心還是非??释玫嚼蠋煹膼圩o和集體的溫暖。因此如果用溫和的方式,耐心地與孩子交流,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每次有時間時我都會找他聊聊,聽聽他的想法,并一次次教他怎么和小朋友相處……
2.多一點家園溝通。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的形成,需要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配合,何儀在幼兒園逐漸與小朋友相處融洽起來,若不及時在家加以鞏固,將會前功盡棄。所以我常常和他家長交流、溝通,在園經(jīng)常鼓勵、表揚何儀。更多的和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使他知道怎樣和別人和睦相處。同時要求家長用普通話和孩子交流,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dá)能力。只有家園齊心協(xié)力,孩子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教育引導(dǎo),我發(fā)現(xiàn)何儀跟剛來幼兒園時的表現(xiàn)有了很大的進步。集體活動是再也不會跑出去玩了;與小朋友的語言交流也多了;也極少有小朋友告他的狀了……看到這些我由衷的感到高興。他的媽媽拉著我的手說:“盧老師,我兒子改變的這么快,多虧有你這樣的好老師,謝謝你們了!”
俗話說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比绾巫尯⒆訌摹安欢钡健岸保P(guān)鍵在于是否“尊重孩子,了解孩子,關(guān)愛孩子?!弊屛覀兏玫厝リP(guān)心外地的兒童,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健康快樂地成長!
聲明:學(xué)前谷-中國嬰幼兒教育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文章來源: http://www.baby-edu.com/